外交学院外语系简报
2025年第5期
—————————————————————————————————————
外语系召开“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实体化动员大会
2025年3月28日,外语系于展览路250会议室召开全系大会,专题讨论部署外语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实体化建设相关议题,外语系主任王晓侠教授主持会议。
王主任首先就外语系对学院正在开展的教学改革大讨论任务的完成情况向全系教职工进行了通报和动员,指出正是在此背景下,外语系系务领导班子及各教研室负责人经过严肃、认真、审慎的商讨和论证,认为“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实体化建设既是对教学改革大势所趋的回应,也是基于外语系三个语种学科特点及外语系教师自身学术背景的可行之策。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语系将着力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实体化建设工作。
随后,王主任阐明了当前推进实验班实体化建设的三个有利条件:
一是学院教务、招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敦促实验班实体化进程,在面向实验班建设的政策上,给予了有力支持。经与上述部门多番沟通协调,已就实验班如何打破传统班型设置、如何设置实验班特色课程体系、如何保障核心课程稳定开课、如何将学生海外实习实践与学分修读体系挂钩、如何保障国内外师资融合等难点、堵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落实手段。
二是过去两年“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虚体化试点建设工作积累了经验与基础。王主任肯定了在过去两年实验班建设中外语系三个语种的工作成绩,对参与实验班建设工作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实验班试点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说明在将要实施的实验班实体化建设规划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和优化。
三是外语系教师自身研究领域与学术特长已具备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属性,有利于与实验班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实现对接。王主任强调,区域国别研究一个重要条件是熟练掌握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与文化,这正是外语系教师所见长,因此鼓励老师们立足自身研究领域和学术特长,挖掘传统语言文学文化课程与区域国别研究要求相结合的核心点、关键点,守正创新,积极备课,努力实现自身教学研究成果与实验班建设成果的双丰收。
接着,王主任结合实验班实体化的课程设置、班型规划、选拔机制、培养路径、实习实践通道等多个具体方面提出设想,特别是就根据外语系三个语种的区域国别实验班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融合的特点而计划实施的“两合两分”授课模式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建议。
会上,外交部派驻我系高级外交官石晓滢参赞结合她本人对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解,就实践调研工作的特点、地区研究开展的现状、以及区域国别特色课程设置的考量等方面对实验班建设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外语系党总支书记李雪娇老师就学生管理、评奖评优等工作,外语系教学副主任金俊华老师从实验班新培养方案的编写,尤其是学分分配、课程设置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宝贵的意见建议,外语系三个语种的老师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为“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实体化建设工作出谋划策。
外语系自2023年起进行“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验班”虚体化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三个语种共有30余名本科生参加实验班,实验班学生在保研考研、申请国外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学术论文发表、主持和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外语系
202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