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外语系简报
2018年第10期
第四届外语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二:
原对外经贸部美大司司长王治权来院讲座
2018年5月10日下午,原对外经贸部美大司司长、前驻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西语界老前辈王治权大使应邀来院举办题为《中拉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的讲座,讲座在沙河校区信息楼一楼模拟法庭举行。本次活动是外语系第四届外语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二,也是外交一线系列讲座第15讲,由外语系西班牙语教研室主任姜曙老师主持。
王治权大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拉经贸关系历史与概况。中拉贸易历史悠久。1571年马尼拉被西班牙人占领后,马尼拉成为中国和南美贸易最大中转站。“中国之船”(另名“大帆船”)往返于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布尔科之间,将中国的丝绸、生丝和陶瓷运往墨西哥,再将墨西哥鹰洋经马尼拉运回中国。
1971-1978年间,中拉经贸关系因西方封锁等原因受阻,双边贸易额仅1-2亿美元。1978年双边贸易额为7.4亿美元,2000年为100亿美元,2008年达1500亿美元,2014年达2600亿美元,2017年回落至2500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贸易总额6.28%。目前,中国是巴西、智利、秘鲁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以我国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巴西为例, 2017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875.4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289.6亿美元,进口额585.8亿美元。我方主要出口机械设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设备、仪器仪表、纺织品、钢材、运输工具等,主要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大豆、原油、纸浆、豆油、飞机等。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000吨,其中自巴西进口5000吨,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进口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0%。
2017年中墨双边贸易额为808.6亿美元;智利与中国双边进出口额为312.9亿美元,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和纸张是智利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智利是南美洲首个与我国建交国家,也是首个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拉美国家。目前中国已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签订了自贸协定,与巴西和哥伦比亚正在商谈中。
随后,王大使介绍了中国在拉美投资情况。目前中国在拉美非金融类投资存量2070.15亿美元,仅次于在亚洲投资总量。2011年仅500亿,2014年达1000亿。很多中国公司在加勒比海上的开曼群岛和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巴西系拉美最大经济体,是中国公司竞相投资的热土。
中拉经贸合作的另一形式是工程承包,涉及领域有民生、港口、铁路、机场建设。到2017年底,合同金额达174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站、铁路、港口、通讯、住房等。其中600亿美元合同在墨西哥、404.8亿美元在委内瑞拉。在阿根廷和智利,中国还设立了人民币清算银行。巴西等拉美七国还是亚投行成员国。
拉美有后发优势,其水资源占世界总量17%、森林资源占25%、大豆产量占世界50%,水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各种矿藏丰富齐全。其人均GDP八千美元左右,外汇存量八千多亿美元。拉美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
在谈到外语学习经验时,王大使说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艺多不压身”。外语水平取决于母语水平的高低。他看见这么多年轻学子格外振奋,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同学们从其讲座中获益良多,也领略了西语前辈的风采。